欢迎来到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浏览量: 9626371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聚焦 > 产业前沿 > 生死转型—经济下行期,民营中小企业如何生存?
动态聚焦
生死转型—经济下行期,民营中小企业如何生存?

文 | 彭志强

来源 | 盛景商业评论


导语:


近半年来,民营中小企业 “痛感”明显增加,经营困难普遍加剧,企业家对未来的信心急转直下。


在这些年被房地产暴涨击穿的困难时局中,坚持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家,坚持投资创新的投资人,都在全仓重仓中国的未来,都是特别爱国的一群人,因为做实体经济、投资新经济,九败一胜,但都需要五年十年的长周期才能获得回报。


中国民营中小企业还很脆弱和稚嫩,存在无穷的问题和瑕疵,甚至队伍里还有不少坏蛋,甚至不少企业还真有些所谓“原罪”,但正是企业家这群最有资格退休的人,在举国热衷于炒作房地产时,他们还在坚守实体经济,甚至是坚持创新,作为“56789”,所有人都看到了他们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受益者,但多数人忽略了他们其实还是中国经济问题的终极买单者。


如果企业家对未来没有了信心,中国的经济还能有未来吗?


危急时刻,让我们共同保卫民营中小企业,因为保卫民营中小企业就是保卫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未来,就是保卫中国经济的信心之源。这是一次事关中国经济未来的关键战役。


作为企业家和创业者,则应临阵不乱,在经济下行期,以自立、自救为原则,左手抓生存、右手抓创新,为企业和组织找到实现下一轮增长的“第二曲线”。


请立即管好企业的生命线,现金流。请立即通过精益、共享革命性降低成本。请立即坚定投身于(精益)创新浪潮,坚信只有创新才能跨越下行期。请立即抓住“危机”中的重大新机遇,面向80%的低收入庞大群体,提供超低价格但品质有保障的商品或服务,面对产业的浪费与低效,构建或加入赋能型产业共同体。


盛景研究院十年来长期深度接触上万家中小企业,也有完整的研究方法与框架,我们的研究团队发现近半年来民营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企业家和创业者的信心急转直下。


中国宏观经济正处于L字型,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处于一横的底部运行状态,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依然处于一竖的下降探底状态,总体来说,中国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


在经济下行的困难时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但“信心”,来自于对所遇到问题的深层次洞察,看到事务的本质,来自于高效实践精益、共享等立竿见影的策略与打法,更来自于可落地实操的系统化工具和方法,才能真正帮助中小微企业走出经济的困难周期。




经济下行期走势解读与展望


我们首先要厘清这次民营中小企业经济危机从何而来?本质是什么?下一步会如何演变?


我们必须要对这次危机进行准确的定义,这次不是中国的经济危机,也不是中国的金融危机,这次的问题是中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危机。


中国财政收入增幅依然强劲,金融业盈利惊人,因此,这次L型走向集中反映了民营中小企业危机,尤其是民营中小实体企业遇到了重大考验与挑战。


日前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中小企业具有“56789”的特征,即: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宏观经济救急法宝,依然可以用,但中小企业扛起的“56789”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经济下行周期,在“56789”的背景下,缓解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应该上升为当下经济政策最优先级考虑的战略选项,其重要性远大于上马基础设施建设。


(一)宏观经济政策回旋余地变小,重大考验将长期存在


中美G2博弈,贸易战只是表象,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其实非常有限,中美博弈的本质是科技战、金融战(资金外流与资本市场),归根结底是“信心战”(企业家/投资人和百姓对未来的信心),对此我们要有深刻认识和及时应对。


无论这次中美贸易战怎么变化,未来的全球贸易(暗)战将长期存在,因为各个国家日子都不好过,中美贸易逆差占到美国贸易总逆差约66%,在特朗普看来,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一定要解决。因此,中国依靠出口带动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预期带来中国资金外流压力,跟企业一样,现金流是最关键的底线。看着中国外汇储备很大,3.2万亿美金,但中国外债就有1.8万亿美金,而一万多亿美金如果敞开了往外走,子弹一年就打光了。在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中国经济处于下行期,中国资金外流压力将长期存在。


去杠杆的问题则是刀尖上的舞蹈。规范资管计划、打击违规P2P等去杠杆手段连续实施后,民营中小企业资金状况率先恶化。本意是整顿国企和地方政府国资平台债务泛滥,但却精准打击了民企和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爆仓触目惊心。去杠杆只能慢慢来,不能太急促,否则民营中小企业会很容易倒掉。中国债务高企问题将长期存在。


再来看房地产泡沫,则是如梗在喉,中国最大的“堰塞湖”就是房地产,明明知道是个毒瘤,但切记只能慢慢放气,不能直接戳破泡沫,一戳就戳死自己了,必须慢慢来。慢慢来怎么办?必须冻结流动性。所以,中国高房价和流动性冻结将长期存在。


总结起来,这些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痛苦的问题和毒瘤都将长期存在,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重大逆转或改善。


与此同时,我们一直在呼吁、呼唤的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远远低于企业家群体的预期和期待。


在中国谁都知道房地产绑架了中国。我们要想摆脱房地产困境必须要找到一个足够吨位、足够体量的市场去对冲房地产下行压力——答案是只有资本市场才能对冲房地产。



中国房地产资产估算,最多是400万亿的口径,少的有200万亿,有什么市场能对冲房地产下行?只有资本市场。21世纪经济的主战场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科技、创新、实体经济、百姓财富的主要发源地,资本市场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意义远大于银行体系。但中国这两年资本市场不仅仅不发展,反而在倒退,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改革窗口期,被寄予厚望的新三板市场改革一直踌躇不前。


总结起来,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回旋余地变小,每一个方向都是剪不断、理还乱,而且都将是长期存在的超复杂问题,短时间很难解决或逆转。


“治大国若烹小鲜”,怎么可能?每一个政策选择单看似乎都是对的,但最终演变的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在当今超复杂N方博弈格局下,治理中国经济确实是超高难度。


综上,民营中小企业家、创业者应该大力呼吁国家出台利好中小微企业的改革与创新政策,但国家也不易,宏观经济政策余地变小,因此,各位企业家要想明白,归根结底还得立足于自救、自立、自保,这个大的判断大家要有。

 

(二)中小微企业现在处于生死转型2.0,内外交困。


中小微企业面临生死转型2.0,挑战甚至大于2008年,因为那时企业普遍在山脚下,都还是光脚的,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到半山腰或山顶上了,弓绷得很紧,上山容易下山难。


从外因来讲,中小微企业面临如下三大挑战:


➤ 1、营收增长受压


从中国整体来看,GDP增长已经转入中速增长区,其实6%增速并不低,但主要靠基础设施建设拉动,靠“铁公机”。


从企业角度来看,互联网电商压制了单价,房地产卷走了消费者的钱。


➤ 2、成本飙升速度太快


营收增长缓慢,如果成本增长也比较缓慢,那还是能够生存的;但如果营收增长放缓,但成本急速飙升时,企业经营压力就非常大了。


企业经营规范是必须的,但需要掌握“度”,需要实事求是,需要考虑民营中小企业的承受力,不宜速度太快、力度太大、范围太广、出手太狠。



房价的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房价不是不应该涨,是涨的太快,每年涨2%是合理的,但一年涨60%,太疯狂。


成本也是同样的道理。社保要不要规范?需要;要不要交税?需要;环保要不要规范?需要;要不要“去杠杆”?需要。但如果一下就都一步到位,而且同时一步到位,那民营中小企业直接就死了。


新劳动合同法过于早熟,直接加大了中小微企业的经营难度,这话不是我讲的,是部委领导在公开场合讲的。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近年来中小微企业面临各种政策挤压,各种无谓的不合理的监管要求,经营困难持续上升。


房价飙升很多人都在喊,媒体也在喊,员工也在喊。但大家要认识到,房价上涨有一个终极承担者,这个终极承担者并不是国家,而是中小民营企业家。因为中小民营企业家解决了中国80%以上的就业问题,房价涨了,员工肯定希望老板涨点工资,多发点奖金。所以老板是房价上涨的终极承担者。这几年房价飙升直接导致了中小民营企业人工成本飙升。


随着金税工程推行,税务征收越来越从严从紧。因经济下行导致的“痛感”明显增加,加之特朗普在美国大举减税,近期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广泛呼吁中国减少税率,个税改革新方案已经发布,但企业增值税、所得税改革将会有一个复杂的论证与博弈过程。


就像企业“薄利多销”一样,降低税率并不必然减少总税收,因为金税工程上马之后强大的税务征收能力完全可以确保中国税率减少后的总税收平稳增长。


减税可以逐步讨论,现在更应该呼吁立即制止各级部门随意增加税费,对创投业意欲按35%征税就是一种典型的加税冲动,尤其是迫在眉睫的社保转由税务局征收问题。


企业实际成本支出是征收费率乘以征收强度,如果社保在转交税务局征收之前不降低社保费率,在税务局强大的征收能力面前,解决就业80%的中小企业社保成本将暴增,这远远超出了中小企业的承受力,也与供给侧改革提出的五大任务之一“降成本”背道而驰。


经济下行期,企业毛利少可以少交增值税,净利润少可以少交所得税,少赚少交、多赚多交,还能承受;但社保缴纳是硬成本和硬支出,与企业盈利状况是弱关联,赚不赚钱都要交,只要你敢用人。所以面对社保成本潜在暴涨,企业主的理性选择就是减少用人、大幅裁员,甚至是关门结束经营。


因此,社保转由税务局征收所导致的企业社保成本暴涨,将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极有可能出现中小微企业大幅裁员或大量关闭。


此事绝非危言耸听,建议相关部门对此高度关注、尽快调整,在“稳就业”等六稳定背景下切不可大意。



➤ 3、警惕流动性抱死


所谓流动性抱死即大家不是没有钱,但都害怕出问题,都把钱抱着。2008年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流动性抱死的过程。


去杠杆,我听到过一个最悲催的表述,有个企业家跟我说:“过去一段时间搞去杠杆,资管、信托打掉了,P2P互联网金融打掉了。“还旧续新”临时倒贷款时只能借钱,之前还有地方借高利贷,现在连借高利贷的地方都没了”。


所以如果不到一线实地了解中小民营企业的真实运行状况,各种经济政策可能直接导致民营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产生新的系统性风险。


怎么去杠杆?去杠杆绝对不能单纯在债务上(间接融资)下手,去杠杆必须同时在“资本金”(直接融资)上下手。如果不能发展VC/PE股权投资和IPO上市等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不能给企业增加资本金,去杠杆极有可能产生新的系统性风险,只有通过加大直接融资比重,同步增加中小企业的资本金,才能在不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成功去杠杆。


从中小微企业内因来看,创新能力与意愿都比较匮乏,这是多数企业遇到困境的主因。


这些年以来,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停留在同质化竞争状态,相当多企业家还是热衷于房地产,以投资固定资产为荣,少数企业被逼无奈参与创新,也缺乏足够的耐心,总想速成。


创新是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存在价值。炒房地产能生存吗?不仅生存不了,以前挣的都得还回去。谁在过去几年里在创新上打下了基础,现在日子应该说过得不错,如果还是在走传统的老路,在创新的意愿和能力上没有突破,那现在日子肯定难受。


创新能力和意愿匮乏是民营中小企业危机的内因和主因,外在困难只能说说而已,归根结底还得靠自己的本领,还得在内因上下功夫。


(三)如何积极应对2018年中国民营中小企业危机?


为什么这轮的经济挑战大家要打起120分的精神?因为每隔十年一个周期,都得有一道关要过,1988年是日本金融危机,1998年是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是美国金融危机,2018年,是中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危机。10年一个周期,中国人喜欢8,但很遗憾每到8就是一个坎,就一道关。


为什么这次我们遇到的挑战比2008年要大?因为2008年是美国人出问题,咱们是隔岸观火,他得了肺炎,咱得的是感冒,只是咱给自己治病时下的药重了些猛了些,而这回是咱自己的问题,美国经济形势之好让人羡慕嫉妒恨。2008年是金融危机,而2018年是民营中小企业危机。所以各位企业家要做好打恶仗硬仗的心理准备。


在这种大判断下我们建议政府及时出台重大改革和重大创新政策。我们一直在代表民营中小企业进行呼吁,积极恢复市场的信心。2009年在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候推出了创业板,就是给民营企业一个大红包鼓舞信心,2019年我们还是期待有些大动作,尤其是期待在资本市场有一些大动作。我个人的观点如果中国资本市场不进行重大改革,要想解决这轮民营中小企业危机难度很大或者代价很大,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反而可能是代价最小收效最大的方案。



该呼吁呼吁,但我们不能企盼天上掉馅饼,我们还得回到自己的企业真抓实干。对于各位企业家和创业者,在经济低增长状态之下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


注意,不是短期,不是一两年,是大约五年,最少三年的心理准备。其次是(艰苦)奋斗,要过“苦”日子,但这个“苦”日子也不是多苦,所以我把它打了引号了,不是未必真的多么苦,而是因为以前太舒服了,要回到人间,回到常态。


过去我们从国家,到各级政府,到企业,到员工,对高速增长都太渴求了。国家如此,企业如此,要先生存下来,要先慢下来。


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理念要从增量到存量,在存量上做文章,在营收不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过上好日子。建议中小企业左手抓生存,右手抓创新,照顾好自己的企业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经济下行期的重大风险


❖ 现金流管理远比利润更重要


很多企业家只是关心利润,但利润是一个企业指标里面最不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它是可以“做”出来,是可以调控的,是可以处理的。


作为专业投资机构,我们去看一个企业,第一看客户价值,有没有客户价值是投资的前提。第二看现金流,第三看收入,最后才看利润。即:客户价值>现金流>收入>利润。


而很多企业家恰恰是倒着看的,先看利润,赚多少钱,再看收入,再看现金流,最后看客户价值,恰恰看反了,看倒了。很多民营企业家在这方面的认知往往是错误的。



利润当然重要,但现金流更重要。因为再赚钱的企业只要现金流没跟上,立刻就断片了,今天没利润,只要现金流在正常运转,不怕没柴烧,所以现金流管理远比利润重要,尤其在经济下行的周期里,这更是生存的第一课。


固定资产是流动性的天敌,库存是癌症,应收账款是毒瘤。十年以来,我们在课堂与企业家一直在强调,流动性管理远重于利润,警钟长鸣。在今天经济下行期时更要反复讲、持续讲,讲到企业家们呕吐为止,直到流动性管理成为你的本能与行为习惯。


企业流动性管理,在过去钱多的时候,日子好过的时候,都没所谓,而在下行期经济形势下,你是不是做好了流动性管理?这是生死存亡的考验,企业家要做好准备,中国去杠杆可能持续五年以上。


美国进入加息周期,我们加不加息?不跟着加息,钱就容易外流,你也加息,资金成本一上来,流动性就更困难了。


因此,伴随着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中国的流动性在未来五年都是一个非常紧绷的状态。大家可能好奇我们的钱都去哪了?都“钙化”了,钙化到房地产上,钙化到固定资产上,我们真正可以流动的钱并不多。


在多数行业里“周转”都是盈利的来源,在多数行业里面你要赚钱,你要没有周转根本赚不到钱,只是过去很多企业家、创业者的认知不充分而已。在今天,“周转”更是每一家企业健康生存的前提条件,注意我讲的是每一家企业。


企业家们每年都做体检,企业更需要每个月做体检,对于流动性管理必须每周都要看。如果还没有这样的行为习惯或者本能,你就不是一个真正安全的企业。现金流管理远比利润更重要。流动性管理必须形成一种行为习惯,一种本能,是管理的基本功。流动性管理是经济下行期风险管理当中的核心。


 



经济下行期的生存秘诀


在管理好流动性基础上,中小企业短期猝死的概率就极低了,随后,我们需要解决中小企业持续生存的问题。


❖ 精益


过去两年,我一直跟企业家们讲“精益”理念,但很多人无感,因为那时候买房地产还能赚钱,对经济形势偏乐观判断,而最近半年的企业家信心急转直下。我相信未来五年精益理念在中国会变成主旋律,必须消除一切浪费,否则就活不下去了。


精益,即消除一切浪费。我们在企业经营当中有太多的浪费,在产业各个价值链环节的浪费更加惊人。


大家对“精益”有很多误解。以前说精益,被简单粗暴地等同于办公室六面光,打印纸两边用,注意关灯,这只是初级阶段。真正高水平的精益是要消除你企业运作过程当中方方面面的浪费,尤其是重大浪费。


美国丹纳赫集团目前市值近1千亿美金,是全球在精益管理方面与丰田比肩的世界五百强,收购了400家公司,只有一家失败,这是一个商业传奇。丹纳赫每收购一家公司就派出一个精益顾问指导被收购企业改善经营绩效,核心就是这套精益方法论与工具。


举个例子,中小企业很喜欢按每个工人每天成果实施计件工资,看起来激发了每个个体的活力,但这个奖励机制往往忽略了不良品率,因为按照良品数量计算奖金,大家就想着今天能生产出多少件合格品,导致高不良品率没人在意,所以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就产生了较多的不良品,而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浪费。


因此,从精益的角度,需要消灭掉高不良品率的浪费,就需要进行奖金计算和生产流程层面的重大调整。


再比方,以精益理念再造产品设计,例如,一个产品上为什么非得放6个螺丝?能不能改造产品设计,变成放2个螺丝?从6个螺丝变成2个螺丝,看着事小,但意义重大。不仅省了4个螺丝的直接成本,这6个螺丝得拧6下,生产效率被大大降低,在未来安装维修等各个环节还会发生很多隐性成本。


在精益化减少浪费的过程当中,单纯在制造环节精益化能节约的成本大约占一个企业精益可节约成本的10%到20%,而在产品设计源头发力精益化改造,将在全流程产生精益价值,往往能占到一个企业精益可节约成本的50%到60%,这才是“精益”的主战场,而这一洞察是多数企业过去所忽略的。


消除浪费,首当其冲就是在产品设计上再造,产品设计中冗余复杂的多余环节,导致在随后生产、交付、维护、回收等各个环节的总浪费是巨大的,但你往往不知不觉,你并没有发现这一浪费源头。


其实服务业的服务产品设计也是如此,客户不需要的、徒增成本的多余环节应该统统消灭掉。这才是真正的精益。


 

❖ 共享


共享,这几年喊的厉害,但很多企业家不知道该怎么干。共享本质是共享一切闲置资源,把别人的资源为你所用,把你的资源开放给别人用。


给大家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我们近期与海量重度孵化器合作大数据特训营,合作大数据联合创业项目。我们将十年积累的宝贵客户资源共享出来给有重度孵化能力的赋能伙伴。我们未来会引进10家、20家、30家重度赋能伙伴,这不就是客户资源共享了吗?


同时,我把合作伙伴赋能能力与资源也共享进来了。如果我们自身要具备大数据平台能力,需要投入数千万,还不见得能做出来,做重度孵化还得有“有体感”的资深创业教练。我们把自己的资源开放共享出来给别人,发现这个事就轻松简单多了,一下子就共享了几十位各个领域专家成为了合伙人,也快速具备了大数据、AI、区块链等新技术能力,这就是共享的逻辑。


资源闲着也是闲着,把自己的资源开放出去,交换回来自己所不具备的资源或能力。这是共享的智慧。


为什么要下大决心全面共享化?因为可以将固定的高成本变成变动的低成本,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判断。


过去凡事都在自己手里握着,成本是固定的,还很高,共享了闲置资源之后,成本是变动的,根据需求量、使用量、业务量等变量支付变动成本。更让人觉得兴奋的一点,变动成本竟然还是低成本,因为你共享的是闲置资源,可以重新制定革命性的价格。


“共享”和过去的“外包”是两个概念。外包谈了好多年,什么是外包?找一个人包给他干,往往比你自己干成本更高。什么是共享?共享,不是过去的“外包”,共享闲置(头牌)资源,将固定的高成本变成变动的低成本,将你过去无法拥有的资源为你所用。



共享,可以将你过去无法拥有的资源为你所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本质上是被赋能了,或者是相互赋能。


共享的概念大家都懂,但需要一套完整的方法、路径、机制设计等,大家才知道怎么去干。在共享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信任,离开了充分的信任不可能发生真正的共享。其次,要为对方或对方的客户/伙伴创造独特价值,注意,是你在为对方创造独特价值,不是求着别人帮你忙。第三,人家凭什么给你共享?需要建立利益共享的机制,在创造的增量价值中分享收益。最后,你必须还要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任何成功都不可能轻轻松松获得。


以上四个步骤我将其称为“共享四步法”,真正把共享有效落地。通过共享一切闲置资源,本质是相互赋能,实现企业经营成本革命性下降,同时可以获得过去企业无法拥有的重要资源或能力,实现企业经营能力的重大提升。


经济下行期的创新路径


管理好现金流,将精益共享提升到更高水平,企业的生存问题基本就解决了,此时就要把精力投入到创新之中了。


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要创新,创新其实不难,创新就是“差异化”。只要你跟别人能有差异化,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规模不愁买家,你就有可能过上好日子了。


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经济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不能只弘扬美国式精英全球化创新,我们同时还应推动印度沙盒式创新、日本产业效率创新,而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一)美国式创新


美国式创新标杆企业是苹果、亚马逊、谷歌等。美国式创新的特点是精英式创新,多是重大新技术或商业模式突破所驱动的全球化重大创新,往往源自于新技术或者是新商业思想,对全球全人类产生重大影响,这是美国式创新的主要特点。


关于创新,最近我也在反思,在中国一直被广泛关注或推崇的是美国式创新。美国式创新是否需要?当然需要,但它更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大(大数据)智(人工智能)移(移动互联网)云(云计算)物(物联网)等。


实体经济企业家驾驭美国式创新有一定挑战,会觉得美国式创新有些距离、有难度,好像驾驭不了。


在这轮经济下行周期里,我们要继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美国式创新,同时,在实体企业中大力推动日本式创新和印度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这对中国中小企业的适用性可能更为广泛。


(二)日本式创新


日本被认为失去了20年,GDP二十年不怎么增长了,但日本企业保留了元气,老百姓日子过得安居乐业,这源自于日本企业推崇消除一切浪费,企业内部的浪费被消灭掉了,更重要的是整个产业的浪费被消灭掉了。


日本互联网好像没有中国这么火爆,因为实体经济底子扎实,根基牢固。日本诞生了一批“赋能型产业共同体”,如日本7-11和综合商社,其商业本质是在构建赋能型产业共同体,极大地降低了企业之间、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革命性地减少了产业浪费,形成了低摩擦甚至是零摩擦的经济共同体。


7-11,我们定义它是日本社会的神经末梢和基础设施。日本7-11,赋能经营了近2万家门店,175个工厂,140家物流公司,不赚中间加价,而是与门店按经营绩效进行毛利分成,通过构建低摩擦或无摩擦的赋能型产业共同体,极大地提升了产业运行效率。


日本7-11年盈利100亿人民币,8000人,人均年净利润高达120万人民币,比肩阿里巴巴。“人均净利润”,一直是互联网公司秒杀线下公司的关键指标。但是7-11作为一家线下便利店公司,却展现了更为强劲的人均净利润指标。


日本式创新更适合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升级,其往往以效率为创新的着力点,产业效率创新是其突出特征。与中国政府倡导的高质量增长发展,完全吻合,完全一致。


中国各产业内各价值链环节浪费严重、错配严重、效率低、成本高,如何借鉴日本式创新构建赋能型产业共同体迫在眉睫,各个产业都亟待革命性提升产业效率、降低产业成本、减少产业浪费。


(三)印度式创新


曾经多次与大家分享过印度Aravind(简称AR)眼科案例,这个案例在早年可能大家认为是个案,但在今天经济下行周期下有可能变成一个主流形态。


AR眼科的医疗创新是怎么做的?其手术品质跟美国一流医院是一个水平,但60%的病人是免费治疗,即使收费病人的定价也只是美国的1/10-1/15,但这样一家“公益”医院仍可实现盈利。印度式创新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满足了庞大的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升级,注意是低收入人群,是庞大人群的消费升级。


AR眼科怎么实现这些令人钦佩的成就?一句话概括就是“麦当劳式眼科手术”,形成了独特的眼科手术流水线模式。


眼科手术在医院手术当中属于高端有难度的手术类型,培养一个眼科手术专家周期长,但一个眼科专家一天只能做非常有限的手术。


但你仔细解构眼科手术的各个环节你会立刻发现,其实一个眼科手术前期的检查、麻醉、清理,手术完后的缝合、护理,这些都是很基本的工作,完全可以由护士或初级医生就能完成,但过去却把主治医生的时间都消耗在这些无谓的等待之中。


印度AR眼科医院让他的眼科大夫在一个手术室里面放了两张手术台,同时实施两台手术,高水平的主治医生就负责去划一刀(指高价值高难度环节),在划这一刀之前和之后的其他基础工作都由护士或初级医生完成,主治医生的供给瓶颈就被革命性突破了,眼科医院运作效率革命性提高。因此,眼科医院从过去的“串联”流程,做完一个再做一个,变成“并联”流程,同时做两台手术,这就革命性地降低了手术成本。


所以AR眼科的手术品质相同,但成本只有传统模式的1/10,在保证不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找到一种有效减少医疗成本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印度式创新的特点。印度涌现了一大批这样的医疗创新企业,美国医疗行业正在全面组团到印度学习这种模式,这也被称为“逆向创新”,医疗创新经验从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流向了经济发达国家。


印度式创新推崇少花钱多做事的能力,推崇更快、更好、更便宜的创新,他们自我定义为“一种利用有限资源提出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克服环境约束的艺术”。



印度式创新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在今天中国经济下行背景下,面向三四五线城市,将是一种新的主流商业文明。企业家和创业者必须思考如何在品质相同的前提下实现革命性降低成本,以超高性价比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庞大的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升级需求。


所谓“沙盒”,就是一个盒子里装满沙子,象征着它的外部约束条件是非常明确、不可更改的,但是你又要创新,怎么办?即在“严格约束条件下的创新”,即“沙盒创新”。“性能不打折扣”,“价格大打折扣”,这就是印度式创新的精髓。


希望大家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下决心迈向创新,而创新的路径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创新本身应该是低成本创新,即精益创新,应该消除创新中的浪费。


只有创新(差异化)才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只有创新才能跨越经济下行周期。

 



经济下行期的新商业机会


 “危机”是危险与机遇并存,我们来看一看新的商业机会在哪里,即使在经济下行的困难周期里,新的商业机会也远比你想象的多。 


❖ 庞大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升级


拼多多上市,现在市值约两三百亿美金,才3年的时间就突然跑出这么一只超级怪兽。当然网上对拼多多有很多争论,如假冒伪劣等问题,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范畴。


拼多多上市揭开了中国三四五线城市庞大市场的面纱,各位企业家、创业者不要再只把眼睛盯在“五环内的世界”了,五环内的世界只是个很小的世界。中国巨大的三四五线城市市场才是中国经济的新未来,这些小镇青年的购买力强劲,因为他们还没有被房地产击穿或绑架,元气尚在。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住着一千万房子的新中产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人,中国的真实国情是80%的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每人每月只有2900元,很少。消费升级不是把东西越卖越贵,如果越卖越贵就只能去服务五环内的人了,那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人。


企业家、创业者应思考怎么满足80%的人群,即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只有2900元的巨大群体。这些人怎么能够享受到超高性价比的商品与服务,怎么能够实现消费升级。 


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来自于《中国2017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这才是中国真实的商业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商业机会。


更要命的是你想做五环内的新中产可能都没机会了,因为五环内的新中产已经被房地产绑架了,住着一千万的房产只能吃方便面,方便面在最近几年火了,榨菜火了。


因此,消费升级不是越卖越贵。小米模式和印度式创新将成为新的商业逻辑,即以超低价格提供品质有保障的商品或服务。印度经济存在很多问题,也存在宗教、种族等很多挑战,但印度大规模满足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升级绝对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 产业互联网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危机的关键


为何中国现在遇到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遇到经济下行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产业浪费太严重了,产业效率太低,产业成本太高。其实谁都没赚到便宜,国家也没赚到,企业也没赚到,员工也没赚到,老百姓也没赚到,都被中间环节或各种错配浪费掉了。


站在产业链上空鸟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浪费极为严重,低价值或无价值的环节众多,各种错配现象非常普遍,有货的可能没客户,有钱的可能没有订单,有订单时可能没货,中国各产业的产业效率存在极大地改善与提升空间。


每一轮大的经济问题都会诞生一批重大创新,中国这一次的经济下行将催生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因为中国各个产业浪费太严重,效率太低了,成本太高了,其中产业路由器(b2f模式)又是其中最有可能成功的商业模式



汇通达,今年获得阿里巴巴45亿投资,中国新农村家电的产业路由器,中国新农村的7-11,覆盖了1.56万乡镇,运用免费SaaS连接近10万个夫妻老婆店,并进行商品、金融等“5+”综合赋能,在农村电商领域GMV超过2000亿,2017年营业收入超过200亿。


每一个有规模的两面碎片化市场都将诞生一家或多家产业路由器,它用Saas将各自领域碎片化的数以万计的b端(客户销售与服务端)和f端(工厂、资金等供给端)高效连接起来,消除低价值的中间环节,赋能高价值环节,构筑赋能型产业共同体。


像汇通达是新农村家电,大搜车是二手车,团车是新车,艾佳生活是新房家装,好享家是舒适智能家装,东煤交易是煤炭金融,河姆渡是智能建筑,豆包网是保险经纪等等。 


存量经济时代,互联网增量红利逐渐消失。但是,产业供需两端存在大量闲置资产,碎片化线下存量流量价值被暂时低估。


事实上,消费互联网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只有20%,约80%还是在线下,所以线下碎片化存量流量的价值巨大。产业路由器b2f模式基于共享赋能思维,将碎片化线下存量流量整合起来,实现线下流量在线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商业价值极大。


在每一个有规模和两面碎片化的细分市场,都有机会用产业路由器b2f模式重新再做一回。在中国,满足这样条件的领域可以说有几千、上万个,而且不同的路由器可从不同维度或打法切入破局。近100万亿GDP将被重新解构,如果一个路由器接入一千亿交易,就将诞生近千家千亿级产业共同体,如果一个产业路由器连接几百亿交易,未来可能同时存在数千家产业共同体。


过去二十年,中国产业领域最大的推动力来自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运作成功的地方往往就是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地区。 “产业集群”本质上是一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产业协同组织形式。产业内上下游企业或同类型企业在物理空间上形成集聚,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效果:做事更快更简单,成本更低,配套更容易。所以,产业集群的底层逻辑就是物以类聚,聚在一起就提高了产业组织协同效率、降低了产业运行成本。


今天的产业互联网就是把过去单纯在线下物理空间集聚的产业集聚形式,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流程互联网化。


过去的产业集群是制造环节的线下物理空间集聚,生产、销售、服务、物流等各环节都是线下的,都是割裂的,产业互联网将实现各个产业的销售、生产、物流、金融等价值链环节企业与组织全面上线、全流程SaaS化、线上线下一体化。


产业互联网成为了产业集群2.0新模式。它代表了新时代新的产业协同机制,一旦新的产业协同机制发力了,整个产业就将为之巨变。


本质上来讲,产业路由器是产业创新方法论,一旦在各行各业推动和运作,就会对中国接近100万亿GDP解构和重新结构化。



产业路由器将引领一个巨大的新商业时代来临。盛景将在未来3年投资或联合创业100家产业路由器平台公司,这是我们未来10年增长10倍的机会。对于各位企业家和创业者来讲,或者一起共建产业路由器,或者接入路由器,或者投资路由器,成为产业路由器基金的LP,共同分享时代红利。


产业路由器将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探索,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级解决方案,因为每一家产业路由器平台都搭载着数万家小微企业(门店或服务商),将SaaS、小程序、AI等新技术手段低成本快速地引入数以万计的小微企业,消除了中间低价值环节的浪费或损耗,实时连接、智能配对,推动数万家小微企业有效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无疑是巨大的社会价值,尤其在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困难之际,更凸显时代意义。



结语:


真正给中小企业减负,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恢复企业家群体的信心,切实推进经济政策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供给侧改革所倡议的“降成本”已经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


中央对民营中小企业危机已经开始关注,央行、各部委、工商联等近期密集召开各种企业家座谈会与调研会,相信利好民营中小企业的政策将陆续出台!相信大家一定能坚持到那一天!


当然,中小企业归根结底要靠自己,要立足于自救与自立,企业家和创业者应凝聚团队中坚力量,共克时艰,共同寻找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