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浏览量: 9748791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聚焦 > 产业前沿 > 你必须知道的科技前沿动态(附2018年中国产业创新企业研究报告)
动态聚焦
你必须知道的科技前沿动态(附2018年中国产业创新企业研究报告)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工业智能化)

大型强子对撞机衍生出三维彩色X光片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新的医学扫描仪,能够生成关于人体的三维彩色X射线图像,这一技术采用源自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粒子物理学研究人员所使用的一种研究宇宙基本粒子和相应功能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相关研究工具,当电子快门打开时,它会对亚原子粒子进行计数。这使它能够生成关于软组织的高分辨率图像,其中也包括微小的疾病标记。与传统X光片不同,这一新的医学扫描仪可以分辨出各种组织的细节,如骨骼,脂肪,水和软骨,所有这些组织都在人体系统内共同发挥作用,最终可能有助于诊断癌症和血液疾病,而无需进行侵入性手术。(来源:网易科技)

中国首次通过计算获得黑洞在暗物质晕中的光学阴影

据近期《宇宙学与粒子天体物理杂志》上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所发表的论文显示,云南天文台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组副研究员侯贤等人日前首次通过计算获得银河系中心黑洞在暗物质晕中的光学阴影。对黑洞阴影的观测,被认为是直接探测黑洞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且可以加深对黑洞本质的认识。因此,研究不同时空下的黑洞阴影,成为天体物理领域的热点,但这一观测的难度较大,国外正通过新建望远镜的方式进行观测。但云南天文台研究人员则通过计算机模拟模型的方式,对冷暗物质模型和标量暗物质模型下,黑洞人马座A星的阴影进行了研究,该研究的一项重要发现认为要观测到两种暗物质晕对黑洞阴影的影响,所需要的望远镜的角分辨率,超过了当前黑洞视界望远镜所能达到的水平。(来源: 科技日报)

谷歌的 AI 已经可以“捕捉”大脑神经元的蛛丝马迹

谷歌公司的科学家日前在《Nature Methods》上发布的一篇研究显示,利用AI技术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大脑结构及其功能。该项目的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人工神经网络,然后令其筛选 663GB 的斑马鱼的脑片图,并且构建每个神经元和突触的 3D 模型,谷歌的算法随后将逐片观察并通过样本追踪神经元的过程进行了自动化,同时“教会 AI 一次只追踪一个神经元结构,而不是试图同时追踪每个神经元”,因此,这一AI只需要训练7天就可以完成原本由人工需要10万小时完成的1 毫米立方体大小样品的检测,比以前开发的自动化方法准确十倍,并且更快。(来源:DeepTech深科技)

AI让人失业事小,成人机器人破坏力或大得多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工智能(AI)能够摧毁工作岗位,但相比之下,性爱机器人的破坏力可能要大得多。许多分析人士担心,人工智能使得机器像人类一样能够通过经验进行自我学习,会威胁到人类未来的工作岗位。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将能够完成越来越多人类独自完成的任务。最近有几家报纸和电视分析人士称,兼具人造的美丽外表和人工智能的性爱机器人的出现,有可能会破坏婚姻制度,扼杀部分人的饭碗。最近,在国家地理频道播出的节目中,著名电视主持人凯蒂·库里克(Katie Couric)与性爱机器人进行的对话不仅引来了很多负面的评论,也引发了人们对成人机器人的担忧。(来源: 网易科技)

五年内将取代安卓?谷歌开发新系统Fuchsia

据国外媒体报道,两年多来,谷歌一个秘而不宣的工程师团队一直致力于Fuchsia项目,该项目自2016年开始在网上发布了一些代码,并让外部应用程序开发者修补了一些开源代码,同时测试该系统的一些应用,包括交互式屏显和YouTube语音命令,但近期据知情人士透露,Fuchsia项目团队已经制定计划将其打造成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既可适用于谷歌的所有内部设备(如Pixel手机和智能音箱),也可用于目前搭载Android或Chrome OS的第三方设备,最终将在大约五年内取代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横跨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笔记本电脑等所有消费级IT设备。(来源: 网易科技)

亚马逊AWS开卖物理服务器

亚马逊AWS宣布,此前发布的Snowball Edge将可以支持新的EC2实例,这一新的实例采用 1.8GHz 的 Intel Xeon D 处理器,拥有多达 24 个 vCPU 和 32GB 的总内存。这些 SBE1 实例类型具有多种大小,多个实例可以在单个 Snowball Edge 设备上同时运行。当设备位于现场时,可以通过 AWS CLI 或开发工具包停止、启动和更新实例,并且可以使用标准 AWS 工具对实例进行管理和监控。在此之前,Snowball Edge的作用是为了方便矿业、能源、军事、零售和制造等行业的客户使用 Snowball Edge 在远程位置收集数据,并通过标准货运公司将这些设备和数据运回 AWS。(来源:鸣北林)

网站宕机风波之下 亚马逊Prime Day 销售额创纪录

持续了 36 小时的亚马逊 Prime Day 促销活动在北京时间7月18日下午3点落幕。亚马逊称,今年 Prime Day 的美国销售额,比此前任何一年都要高。零售研究公司 Coresight Research 预计,Prime 会员们今年将为亚马逊创造 34 亿美元的销售额,去年这一数字为 24 亿美元。此外,Prime Day 促销活动前 12 小时内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近九成。但在本次 Prime Day 促销开启后第一时间涌入亚马逊网站及 app 的用户发现,Prime Day 的登录页面无法正常运作,在当天下午5点,亚马逊通过官方渠道确认网站确实出现了访问困难的现象,并宣布[p1] “正在迅速解决这一问题”。(来源:极客公园)

四巨头共推新项目:让用户在各项服务之间转移数据

据科技博客The Verge报道,谷歌、Facebook、微软和Twitter联合宣布了一项名为“数据传输项目”的新标准项目,该项目旨在成为平台之间转移数据的一种新方式。谷歌在一篇博客文章中称,该项目允许用户“直接将数据从一个服务传输到另一个服务,无需下载和重新上传。” 该系统的当前版本支持照片、邮件、联系人、日历和任务的数据传输,从来自谷歌、微软、Twitter、Flickr、Instagram、Remember The Milk和SmugMug的公开可用的API(应用程序接口)中提取数据。(来源: 网易科技)

斥资百万,耗时五年,沃尔玛的云服务失败

据国外媒体报道,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和微软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未来沃尔玛将会使用微软提供的云服务和人工智能技术,同时对抗亚马逊。消息称,双方签订了5年的合作协议,沃尔玛将充分利用微软的云解决方案,包括微软Azure和微软365,让顾客购物更快、更方便。此外,作为合作计划的一部分,沃尔玛和微软的工程师将合作,使walmart.com和samsclub.com的大部分业务转移至微软Azure平台上。虽然双方的合作看似互利互惠,但如果我们留意早前消息会发现,沃尔玛联手微软或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自家的云业务试水失败了。(来源:云有料)

市值冲破8000亿大关,微软借云计算重回巅峰

7月19日,微软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8财年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微软当季营收为300.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56.05亿美元增长17%,超过市场预期的292.2亿美元。微软的净利润为88.7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0.69亿美元增长10%。每股收益为1.14美元,这一业绩远好于去年同期。微软智能云部门本季收入96亿美元,同比去年的78.22亿美元增长了23%,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收入增长约为26%。作为智能云部门的明星产品,Azure本季收入大幅增长89%,高于分析师此前预期的80%水平。由于多项指标表现抢眼,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微软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出现大涨,涨幅一度达到近5%。最终上涨3.26%,股价定格在107.8美元。以此股价计算,微软的总市值已经达到8021.26亿美元,冲破8000亿美元的市值大关。

赵宇亮院士:阻碍中国科技创新的“玻璃墙”

作者:赵宇亮,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

回顾400 年科技发展的历史,从事过科学研究的人,以数十亿计,而真正使人类社会发生变革的科学家,仅数百人。中国现有超过九千万的庞大科研队伍,做到世界科技领先并非艰难之事。但是,这需要国家创造一个宽松的科学研究环境,保障一批志存高远的创造者能够安心静心、专心精心地从事科技创新工作;建立一种有效且持久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让资本为科技创新服务,科技为经济质量服务,经济为人民生活服务。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科技强国、民族复兴,就有希望。

在十九大提出的七大发展战略中,“科教兴国”居首。目前,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虽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整体差距仍然很大,中国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付出与科技创新效能还不成正比。影响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表面因素可能很多,但要因不多。

社会文化因素:科学精神不足、科学积累有限,限制了科技创新

科学源于思想,没有新思想的指引就不可能有科学技术创新。客观上,与欧洲400年持续不断的科技积累相比,中国真正意义上不间断地大力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仅有40年,科学积累有限。“积累”不只是看得见的科学数据、科技成果,更主要的是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思维以及创新理念、创新文化、创新环境等内在本质方面的积累和传承。在科技发达国家,这些理念的本质已经流淌在科研者和管理者的血液里,中国至今仍然没有形成适合创新的优良环境。例如,长期以来,包括科技管理在内的所有管理方式,基本停留在“管人”而非“管理”的阶段,没有具备变革性科技创新和快速发展所需要的服务型管理理念。科技管理的本质是为科研人员理顺各种关系,为他们营造更加安心专心、静心精心于科学研究的环境氛围,这样才能促进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科技创新的效能。

学者品位因素:“一年磨十剑”与“十年磨一剑”不能一概而论

针对科学发现的前沿基础研究,需要研究者跑得越快越好,追求的是“最快”,因此速度很关键,有时的确需要“一年磨十剑”才能先人一步。然而,针对技术创新转化的应用研究,需要研究者跑得越稳越好,追求的是“最好”,因此质量很关键,常常需要“十年磨一剑”才能“一剑破壁”。

学术界一直在这两者的孰是孰非之间纠结不断,其实两者都是需要的,关键是看什么类型的研究。当然,对于基础研究,不应该鼓励跟在别人后面“仿造剑”的思维方式。不可否认,中国现行的科技评价和人才评价的基本思路,对中国科技过去30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形成了“翻造”“模仿”“跟跑”型研究风气。但是,现在这个阶段基本可以结束了,“原创”成为新时代的要求。

此外,使用评价基础科学研究的(论文)指标去评价其他领域(如工程、技术、教师、医生等)的研究,已经成为阻碍这些领域发展的要因。中国建立符合科学特点的实事求是的分类评价方法,尤为迫切。

政府管理因素:科技创新,无法在缺乏相互信任的环境中实现

中国科技创新的良性发展需要充满信任的宽容环境。如果不信任管理者,管理者就不敢担当;不信任科学家,科学家就不敢去做有难度、有风险的研究课题。

中国的管理时常以“个案”否定“整体”,这对创新生态的破坏力极强。如果科学家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国家的创新能力何来?中国学术界的主流是勤奋努力的,如果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应该严惩“犯事者”,而不是牵连所在单位领导、相关的科技管理者,更不要株连整个学术界,除非有证据证明共谋者。一旦采取类似“株连九族”的封建管理思路,为了自保,各地区、机构、单位、部门只会层层设法为“犯事者”开脱,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保护“犯事者”就是保护管理者自己,这无疑成为恶性循环的源头。

生存压力因素:生存压力过大,导致创新能力下降

中国的科研资助体系存在过度市场竞争,致使科研人员压力很大。科学创新必须先有思想才有科学,思想来自深思,深思需要静心,静心源于宽松环境,而过分的压力就不利于宽松环境的营造。在中国,住房购租、妻子工作、孩子上学等现实问题,一直是创造力最强、创新能力最旺盛的青年学者们的巨大生存压力。科研创新需要“科学家内心对科学发现的期盼和对技术卓越追求”的内在压力,而不是来自外部环境的生存压力。

干货|深度!2018年中国产业创新企业研究报告

工业智能化

马云都关注的微信大号每天为你奉献工业智能知识政府及企业高管已关注

关注工业智能化,关注未来财富,下一个首富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