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浏览量: 9761804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聚焦 > 政策解读 > 王志刚:参与创新不问出身 国有民营都一样
动态聚焦
王志刚:参与创新不问出身 国有民营都一样

(文章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记者:张伟)


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科研经费包干制、简政放权、科技投入投放、科学精神、科研人员成长……3月11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副部长李萌、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贺德方、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就中外记者聚焦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问题,逐一进行了回答。

  2050年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过去一年,我国科技事业在建设创新国家历史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涌现出一批以体细胞克隆猴、散裂中子源为代表的重大原创成果,港珠澳大桥、高铁、5G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攻关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雾霾防治、肿瘤重大诊疗设备、原创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等一批先进技术应用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同时,改进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破除“四唯”,扩大科技人员自主权,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等一批务实改革举措落地生效。

  “创新型国家是中国‘三步走’非常重要的内容。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部署,中国‘三步走’是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要成为现代化强国。”王志刚开门见山地指出,科技创新也有“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到2035年左右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就是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作为重要支撑和引领力量,也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

  到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目前进展如何?“到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也是个重大的任务。”王志刚解释说,什么叫做进入创新型国家?可能要有一个基本的界定。今年科技部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对创新型国家进行了一个描述,即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要走在世界前列。

  按照去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道排名,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排在第17位,到2020年原定目标大概在15位左右。另外,我国科技贡献率要达到60%,去年达到58.5%。同时,还有一些定量指标,比如说研发投入、论文数、专利数、高新区等方面的指标,去年都有不俗的表现。

  “现在讲到进入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是有短板的。”王志刚对此毫不回避地举例说,在基础研究方面,特别是0到1的颠覆性技术和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的探索,我们现在还有不足,这是需要补的地方。第二,我们的创新生态、科研生态还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王志刚强调,科技部将与相关部门一起通过一定程序制定相关政策,构建环境生态。“这是我们政府必须做好,而且不能缺位的一项工作”。 另外,还要注重激励与约束并重,信任与监督并重。以信任为基础,以激励为基础,同时要加强学风作风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和操守。

  支持民营企业创新

  目前,我国企业总数超过3000万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逾18万户,而这18万多户高新技术企业中又有70%是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王志刚表示:“如果不把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这件事做好,没有把70%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做好,就很难说科技部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就做好,这是我们必须做好的工作。”

  王志刚指出,对科技部来讲,参与创新不问出身,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一样,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我们尽量有个好的环境,好的规则,提供平等的机会,这是科技部要做的事情。去年,科技部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了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加国家科技项目,并且支持在民营企业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是不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只看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是否有很好的战略。所谓战略,就是长期坚持,一以贯之,不是技巧,不是战术,是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是指导全面的、系统的,而不是局部的。

  王志刚强调,只要民营企业愿意投身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投身科技创新,并且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核心安排、制度安排、竞争力要素,科技部在项目、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都会一视同仁,给予支持。

  成果转化靠市场

  政府搭建平台做服务

  如何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王志刚表示:科技创新要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 “三个面向”推进过程中,科技成果转化是其中的应有之义,是必须做好的一门功课。

  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很多,如何摆位?“我们考虑把科技成果本身作为一个充分条件,把政策、法律、金融、政府服务、产业界参与、社会各界支持等方面,作为一个必要条件。”王志刚阐述说,如果没有充分条件,颠覆性产业就出不来。颠覆性产业出现的充分条件是科技创新、科技成果出现,其余的因素都是必要条件。因此,在把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首先得出成果,而出的成果也要分区其成熟度。“比如,有的只是一个想法,或者仅仅是刚开始在实验室里萌芽,还没有得到印证,或者印证之后还不能转化;有的已经到了转化的程度,还要看能否找到合适的转化主体成功实现转化,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所谓的技术成熟度。”

  “一定是市场机制来促进转化。”王志刚强调,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是科技成果的拥有者和承接者,政府主要是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做好服务。他举例说,我国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全国人大专门修订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数据显示,在2017年,高校科研机构2700多家,转让各项科技成果35.4万项,增长了近60%,合同额达到了751.76亿元,同比增长27.5%。

  “下一步,我们还要把科技成果转化当成重点。”王志刚进一步指出,一方面要把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技术转移基地、技术转移主体,以及技术转移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做好。另一方面要推动符合技术成果转化的国有资产评价、管理的制度建设。

  要关注青年科技人员

  给年轻人更多成长空间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科技创新领域。”对于目前一线青年科学家面临的比如工作压力大、获取资源项目难、自主决策权力小等问题,科技部将如何从政策层面给予其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支持?对此,王志刚表示,从科技部的角度来讲,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些年轻科技人员,为他们创造发展条件。

  “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不能持续发展、不断提高,长江后浪推前浪,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批年轻人愿意投身科技、投身创新,关键在于这批年轻人是不是敢于超越。”王志刚表示,在政策方面,国家科技计划方面对青年人给予了积极地倾斜性支持。比如,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了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优青、杰青方面也都做了安排,为青年人提供专门通道。另外,在科技人才计划方面,也有对青年科技人员进行专门的支持政策。

  “呼吁社会能给青年人更多的成长空间,要积极鼓励和扶持。作为老一代的科学家、成功的科学家,要有更高姿态。青年人的成长需要单位培养,从某种意义上也需要师父带徒弟。”王志刚认为,导师和学生的关系,课题组长和科技人员之间的关系,总师和成员的关系,实际上也类似于师父带徒弟的关系。作为总师、导师、组长,要考虑在积极帮助年轻人的同时,又给年轻人提供成长的机会和工作的舞台等问题。相应的,年轻的科技人员也要有雄心,要琢磨怎么能参与一些大的项目、参与到不分年龄的竞争中去。

  “这样就会使得我们不同年龄段的科技人员都互有所长、相互支撑、相互提携、相互尊重,最后形成科技界互帮互学的和谐环境。要使每个科技人员都有机会在国家科技创新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机会、自己成长的道路,以自己的贡献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在这一点上,希望全社会多尊重青年人,多给青年人机会。”王志刚倡议道。

  “下一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意志和战略需求,应该说科技工作任重道远。”王志刚总结说,科技创新在支撑高质量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国家重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谋划科技创新长远布局,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对外开放的合作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充分激发调动广大人员的创新积极性。”